小程序开发资讯 孙功进 | 《指物论》“指非指”的推证相等表面真谛真谛

你的位置:小程序开发服务 > 小程序开发 > 小程序开发资讯 孙功进 | 《指物论》“指非指”的推证相等表面真谛真谛
小程序开发资讯 孙功进 | 《指物论》“指非指”的推证相等表面真谛真谛
发布日期:2024-09-21 05:57    点击次数:146

中国社会科学院形而上学讨论所主办

《指物论》“指非指”的推证相等表面真谛真谛

孙功进 | 文

图片

作家简介:孙功进,曲阜师范大学形而上学系素养、杏坛学者,主办国度社科基金一般技俩以及栽植部东说念主文社科技俩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出书《汉末玄教的“真说念”不雅相等张开》《先秦“圆说念”不雅念概论》《新论老庄》等著述4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讨论先秦两汉形而上学、说念家与玄教形而上学。

图片

摘  要:《指物论》是脉络分明的说理性论文而非对辩体笔墨,“指”在《指物论》中的基本含义是作为“指谓”产品的“指称”。“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是《指物论》的表面归宿,这一表面归宿的主体论证边幅是两次假定前提的推证,即分别假定“六合无指”和“六合无物”以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具体又包含八个推论,最终得出了“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这一在“离”物的层面上驳斥“指”的抽象多量性论断。“指非指”的命题是对《白马论》“白马非马”的彭胀和索取,其中两个“指”的含义并不相通,“指非指”强调的是谈话抒发中物类指称和性状指称集合的“指”(“指与物”)不同于单纯的物类指称。公孙龙严格区分指称之间的各异性,乃出于“正名实”的需要,与《庄子·王人物论》对“指”的批判息争构形成了显然对比。

关键词:公孙龙;指称表面;《王人物论》;正名实

公孙龙的《指物论》以难读著称。本文尝试复原《指物论》中枢不雅点“指非指”的无缺推证经过,并集合《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名实论》对“指非指”的表面真谛真谛加以阐述。

一、几个穷困的前提性问题

判辨《指物论》的念念想真谛真谛相等推证经过,有几个前提性的问题必须率先阐述,它们是:《指物论》是否是主客答难体式的对辩体?“指”的含义是什么?“物指”是否是《指物论》的一个成见?这是本文率先要阐述的三个问题。

其一,《指物论》是否是对辩体。以为《指物论》在内容上为主客两边对辩的不雅点,最早见于明清时期的杨慎、傅山、陈澧。(参见《子藏·名家部·公孙龙子卷(附惠子)》第2册,第234-238页;第3册,第85-86、230-231页)当代学者钱穆、庞朴发展了这种融会(参见《子藏·名家部·公孙龙子卷(附惠子)》第4册,第76-78页;庞朴,第20-25页),其中庞朴的不雅点影响较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讨论《指物论》的学者如屈志清、杨俊光、黄克剑等皆持此论。(参见屈志清,第28-33页;杨俊光,第82-83页;黄克剑,2012年,第75-82页)与此不同,也有一些学者强调《指物论》在内容上不是对辩体,如胡曲园、曾祥云等。(参见胡曲园、陈进坤,第110页;曾祥云,第14-17页)

淌若将《指物论》视为对辩体,则需要将文中不同的笔墨分属主客方各自持论的笔墨,这对判辨《指物论》的文义会产生穷困影响。本文赞同曾祥云等东说念主的不雅点,以为视《指物论》为对辩体的不雅点不可缔造,主要原因如下。

率先,从文件内容来看,《指物论》莫得明确的对辩体特征。现有《公孙龙子》的《指物论》同具有显然对辩体特征的《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比较,于行文语句上皆无“曰”字启领——而有无“曰”字是判断该篇文件是否是对辩体的径直依据。明清以来流传的《指物论》版块被添入“曰”字,呈现出对辩体特征,这是研读《指物论》时必须留心的文件事实。

其次,明清以后将《指物论》视为对辩体,践诺上受到了《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这三篇文学作风的影响。这一作念法忽略了《指物论》内容的尽头性,有很强的主不雅性。必须强调的是,《公孙龙子》中《名实论》亦无“曰”字,且无法复原为对辩体。也即是说,无“曰”字且不可被复原为对辩体的篇目在现有《公孙龙子》中并非个例。本文以为,《指物论》和《名实论》均应曲直对辩体的说理性论文。

再次,将《指物论》视为对辩体,很猛进度上是为了科罚该篇在文义判辨上的困难而选拔的一种释读政策。跟着对《指物论》讨论的潜入,这一政策的合理性应被重新注视,好像说,对辩体这一文义释读政策并不可作为咱们解读《指物论》时的先行预设。这是咱们判辨《指物论》时应留心的。

临了,也曲直常穷困的小数,视《指物论》为对辩体会对客方不雅点变成解构。最能体现这小数的,是被归于客方的下列笔墨:“六合无指者,生于物之各闻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无不为指。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此处的断句,本文从谭业谦说。(参见谭业谦,第13页)注家有在“名”后断句者,非是。从着手上看,名指乃指谓的产品,如斯,若在“名”后断句,则“物之各闻名”就不可说“不为指”,故于“名”后断句误。上述客方之言强调由“六合无指”会推出“无不为指”,并以为这在逻辑向朝秦暮楚,故言“未可”。问题是这一论证经过若属客方,则客方显已承认由己方态度会导致“无不为指”亦即“物莫非指”的不雅点,“未可”的判识践诺上对客方“六合无指”的不雅点作了辩白,因而这不可能是一个反驳主方的不雅点。不仅如斯,以主客对辩来辞别《指物论》内容,“六合无指”就成为客方相持的论点,如斯则客方的悉数反驳就仅针对主方的“物莫非指”而未波及“指非指”的不雅点,这么一来两边的对辩践诺上压根无法缔造。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本文在解读《指物论》时不以后东说念主复原的对辩体文本为参照。

其二,“指”的内涵。“指”是《指物论》的关键成见,其含义众说纷纭,主要有手指(陈柱,第86页)、“合能指与被指”(同上,第85页)、作为言说行动的“指目之”“指而谓之”(参见俞樾,第29页;王琯,第53页;伍非百,第523页)、名相(称谓)(《子藏·名家部·公孙龙子卷(附惠子)》第4册,第53页;萧登福,第63页)、融会智商形成的映像(参见徐复不雅,第392页)、“表德”(胡适,第177页)、“共相”(冯友兰,第257页)、成见(参见屈志清,第28页;许抗生,第89页)、物的属性和指认(参见胡曲园、陈进坤,第111页)、刚烈和念念维(庞朴,第20页)、主义(杨俊光,第245页)、“名谓之别”(谭戒甫,第18页)、指称(谭业谦,第11页;刘恒健,第31-33页)谭业谦、刘恒健皆释为“指称”,但前者以为“指”是名词,后者以为“指”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指称步履和指称对象(参见成中英、斯万,第113页)、“常名”(参见周山,第77-78页)、详情的物名和不祥情的指谓(参见刘体胜,第47-48页)、可指性(李巍,第41-45页)等。上述对“指”的解释中,释“指”为“手指”停留于“指”之本意而未与《指物论》内容相契,故对揭示《指物论》的念念想真谛真谛阑珊实质意旨。另有一些解释如以“共相”“成见”“属性”“融会智商形成的映像”等释“指”,虽有其合理性,但却较猛进度上忽略或偏离了《指物论》的语境及“指”的笔墨训释意涵,因而在有用性上存在不及。

《说文》:“指:手指也。从手旨声。”名词性的手指是“指”的本义。名词性的“指”可变衍为动词,《论语·八佾》“指其掌”的“指”即为“以手指物”义,侧重“指”之步履对被指者的引示作用,《尔雅》亦言:“不雅、指,示也。”以手指物之“指”是东说念主的理性行动,这种意旨上的“指”具有临场性,要求被指者为视线可及的具体实存物,不然只可如《墨经》所言的那样“所知而弗能指”。(参见刘体胜,第47页)除作沟通作用的“以手指物”义外,“指”的另一动词用法是“谓”义,《广雅》:“谓,指也。”以“谓”释“指”强调的是指谓步履包含的谈话抒发要素。作动词的“指谓”必有指谓效果,即指出者,此即作名词的事物之指称或名指,这是“指”的又一含义。《墨经》“有指于二而不可逃”的“指”、《王人物论》“寰宇一指”的“指”,皆“名指”“指称”义。一言以蔽之,“指”的本义为名词性的手指,又衍变为动词性的起沟通作用的“以手指物”义和侧重谈话抒发的“指谓”义,“指谓”义又产生名词性的“名指”“指称”义。这是“指”的主要意涵,亦然咱们分析《指物论》“指”义时的基本参照。

《指物论》的“指”究竟在何种意旨上使用,需集合文本进行分析。《指物论》在内容上是围绕“指”“物”关系张开的,文末“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句,亦标明“指”是与“物”相对的成见,此句及“六合无指”“谓之指”“指非指”“非有非指”“不为指”“无不为指”“指固利己非指”诸句中的“指”,在语法上皆为名词,又集合《白马论》《指物论》《名实论》《通变论》征询的主题均与名指高度相关来看,《指物论》用作名词的“指”当即“名指”或“指称”。应当说,《指物论》的“指”主要即是在这种意旨上使用的。故前文所列钱穆、萧登福、刘恒健以名相、指称释“指”较为合理。《指物论》“指”的名指、指称义,可与《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载邹衍品评公孙龙时所言“辩者……杼意通指,明其所谓”(见司马迁,第2370页)的说法相发明,这里“杼意通指”的“指”是名词,在语法上用朽棘不雕,又与“明其所谓”相并排,于此可见邹衍眼中公孙龙所言之“指”当为名指、指称义。探讨到《名实论》以名、实对称,故将《指物论》中名词性的“指”释为“指称”为佳。但咱们还应留心到,《指物论》中的“指”还有用作动词性的“指谓”义的情况,如首句“物无非指”的“指”以及“六合无物,指”中的“指”,皆“指谓”义。“物无非指”,是说参加东说念主之视域中的“物”或咱们所言之“物”莫得不是经指谓而成的;“六合无物,指”,则径直在词句中保留了动词性的“指谓”步履。

总之,《指物论》的“指”义不宜过度彭胀,其多用作名词性的“指称”义,亦保留有动词性的“指谓”义。“指称”是“指谓”的效果,这两种“指”的内涵皆可涵摄于“指谓”这照旧过,因而举座上看《指物论》中的“指”确与“指谓”密切相关,俞樾、王琯以“指目之”“指而谓之”为释有穷困的合理身分,但《指物论》的“指”更多的是用作“指称”义。作为“指称”的“指”与“名”接近,但准确地说,“指”是“名”的前成见,就发生学意旨上东说念主的谈话抒发经过言,《指物论》探讨的内容应是《名实论》的准备,“名”“实”是“指”“物”的变现体式。《指物论》以两种意涵的“指”论证指、物关系,当是出于完成其论证经过的需要。“指”的两种用法在《指物论》中同期存在,是变成《指物论》释读困难的一个穷困原因。

其三,“物指”是否是《指物论》的成见。从文本上看,“物指”并非一运行即是《指物论》的一个成见。以“物指”为《指物论》的成见在清代才出现,最早可见于辛从益的注解(参见陈柱,第105页),自后好多学者皆持此论。(参见《子藏·名家部·公孙龙子卷(附惠子)》第5册,第504页;冯友兰,第263页;谭戒甫,第22页;杜国庠,第97页;庞朴,第24页;屈志清,第32页;冯耀明,第84-103页;黄克剑,2012年,第80-81页)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参见谭业谦,第15页;杨俊光,第69-72页)应当说,“物指”成见的出现与断句联系。《指物论》“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和“六合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句,《说念藏》落款谢希深的注在“指”后断句,但将上文的“无物指”分别释为“无物无指”和“无物可施指”(《说念藏》第27册,第171页),并未将“物指”视为合成词,显败露不妥在“指”后断句的不雅念。不外,此种断句为自后将“物指”判辨为一个成见提供了可能。信得过以“物指”为《指物论》的成见并产生影响,与一些学者所持的新委果论不雅念径直相关,代表性的学者是冯友兰、杜国庠。如冯友兰以“指”为共相,以为“现于物中之指,即'与物’之指,即所谓'物指’”,共相若不“与物”则不在时空中而“藏”。(参见冯友兰,第262-263页)受新委果论影响,他们将“指与物”的“与”判辨为动词,以“物指”为“指”对“物”的“所与”,并将《指物论》的“与”与《坚白论》的“与”磋磨起来。不错说,注者的文本断句息争读者的不雅念布景是“物指”成见得以出现并被强化的两个原因,从压根上说,“物指”成见乃是以西学不雅念解读《指物论》的产品,这在现在的《指物论》讨论中应该反念念。

以新委果论不雅念解读《指物论》乃至公孙龙的念念想,虽然糟践启发性,但这是否恰当《指物论》的答应需严慎探讨。不外有小数是详情的,即“物指”成见的出现及相关的念念想阐述,需在《指物论》文本中自洽方有其合理性。但缺憾的是,以“物指”解读《指物论》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念念想轻视。据冯友兰、杜国庠的不雅点,“物指”是作为共相的“指”通过“与物”产生的,即“物指”有待于“物”,若据《指物论》“指与物非指也”的说法,冯、杜所言有待于物的“物指”显为“非指”,但《指物论》却强调“且指固利己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也即是说,《指物论》以为“指”和“非指”皆不待物而有,这就和冯、杜对“物指”的判辨相抵御。事实上杜国庠亦承认“这二种说法彰着是矛盾的”(参见杜国庠,第99页)。这阐述在《指物论》中析出“物指”成见是行欠亨的。事实上《指物论》“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句当依谭业谦断为:“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见谭业谦,第14页)此种断句恰当《指物论》以“指”“物”关系为驳斥对象的文本特征,亦与《指物论》中的“六合无指”相应。而以“物指”为一成见不仅与其前的笔墨阑珊持续,何况脱离了以“指”“物”为驳斥对象的举座语境,更与文末论断相背。至于《指物论》的“与”字,当如杨俊光所言,与《坚白论》中的“与”字皆为连词而非动词。(参见杨俊光,第70页)《指物论》中的“指与物”当为“指”“物”之“合”,与《坚白论》中的“离”相对。总之,“物指”不可视为《指物论》的落寞成见,这是咱们今天搜检《指物论》讨论时应留心的一个穷困问题。

二、以“六合无指”为假定前提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通不雅《指物论》,“指非指”的论断是通过“六合无指”和“六合无物”两个假定的前提迟缓推证的。《指物论》率先假定“六合无指”,试图据此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指物论》言: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六合无指,物无不错谓物。非指者,六合无指,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六合之所无也;物也者,六合之悉数也。以六合之悉数为六合之所无,未可。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物”,在所指受骗同于《名实论》“寰宇与其所产焉,物也”之“物”,指寰宇相等化生的万物。“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从字面真谛上是说,参加东说念主的谈话视域为东说念主所驳斥的“物”,莫得不是经东说念主“指谓”而成的,对于“物”之“指”又不同于“指”。此处“非指”的“非”暗意判断,作“相异”“不同”解,句中第一个“指”是动词性的“指谓”义,第二个和第三个“指”是指谓效果即名词性的“指称”。“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作为《指物论》最终论断——“指固利己非指”之前的穷困不雅点被置于篇首,一方面是为了开篇即突显这一有待评释的论断,另一方面应与《指物论》前《白马论》“白马非马”的命题联系,准确地说应是“白马非马”论的一种彭胀和抽象。

“物无不错谓物”,是由“六合无指”推出的第一个论断,其意是说,若六合无“指”(指称),则“物”(被指称者)将不可被称作“物”(指称意旨上的),即咱们不可用“物”这一指称来称谓那些被指称者。但吊诡的是当咱们用谈话来抒发“物无不错谓物”的论断时,事实却是咱们已使用了“物”这一指称,这就阐述在咱们的谈话界限中“有指”。这么,“六合无指”的假定就产生了自我解构,《指物论》据此向东说念主宣布“六合无指”的假定是一伪命题。这恰是“六合无指,物无不错谓物”的意蕴场地。不仅如斯,在《指物论》看来,即使在“六合无指”这一假定前提下,只须咱们对万物有所言说,即当“物”参加东说念主的谈话层面被口头,咱们所言之“物”践诺上已势必被算作指称来使用了,此即“物莫非指”义。(推论1)也即是说,“物无不错谓物”作为“六合无指”这一假定推出的第一个论断,不仅意在使“六合无指”这一假定前提归谬,何况还证成了《指物论》篇首的“物莫非指”。

“非指者,六合无指,物可谓指乎?”是《指物论》由“六合无指”的假定推出的以反问体式作信服判断的第二个论断,是解释前文的“非指”的,准确地说是解释篇首论断中的“指非指”的。“六合无指,物可谓指乎”是说,在“六合无指”的情况下,咱们诳骗谈话对“物”的抒发能叫作“指”吗?天然不可,老家们所“谓”之“物”只然而“非指”。尽管所“谓”之“物”只然而“非指”,但在谈话抒发中,咱们毕竟对“物”有“谓”了,在此意旨上咱们所“谓”之“物”又是一种“指”(指称),由此,咱们谈话中所“谓”之“物”就既是“指”又是“非指”。这么就在体式上证成了篇首中的“指非指”部分。(推论2)不外篇首“指非指”的“非指”是判断结构,而上述推证经过中的“非指”论断则是合成词,这种术语的赈济应即邹衍膺惩公孙龙之辩术时所言的“相移”之法,是《指物论》推证其不雅点的穷困期间。

为进一步突显“指非指”的论断,《指物论》进而集合“六合无指”这一假定前提和由此前提推出的第一个论断对其作了强化论证。“指也者,六合之所无也”,是重申本段作为假定前提的“六合无指”。“物也者,六合之悉数也”,并非是对“物”之实存性的阐述,这里的“物”是“物”之称谓,是名指意旨上的“物”,这是因为据“六合无指”推出的第一个论断——“物无不错谓物”,实已宣布出“有指”(推论1),即“物”这一“指”是“有”,“物也者,六合之悉数也”乃是对此前推论1的重申。由此,从逻辑上说,在满足“六合无指”这一前提的同期,咱们就不可再说“六合有指”,此即“以六合之悉数为六合之所无,未可”,这么咱们就只可说所谓“有指”是“非指”(合成词),即“指非指”。这是对推论2所得论断的强化论证。

至此,通过推论1和推论2,《指物论》以“六合无指”为假定前提,推导出“有指”和“指非指”两个论断,从而完成了篇首“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第一次推证。图示如下:

图片

进而,《指物论》在“六合无指”这一前提下,集合上述已完成的推论,再次论证了“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命题:

六合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六合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也。

“六合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是对此前论断的重申,“物不可谓指”的“物”承前文亦是作为指称的“物”。“非指者”后是上段笔墨的要点内容,是在此前“非指”论断的基础上张开的推证。“非指者,物莫非指也”,是说所言“非指”仍是一种“指”,当咱们说“物”是“非指”的期间,践诺上已经以“指”称物了,故言“非指者,物莫非指也”,这里仍是将“非指”作合成词使用。这么,按照《指物论》的念念路,从“非指”启程践诺上会得出“物莫非指”的论断。自后“六合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是说,既然“六合无指”而所谓之“物”不可称作“指”,“指”既无有,何来非指?故言“非有非指也”。《指物论》此处是在二元对待的意旨上驳斥“非指”对“指”的依赖,视“指”为“非指”得以存在的前提,意在强调“指”既不存,驳斥“非指”亦丧失可能。进而,《指物论》又以体式逻辑的矛盾律用摒除法进行论证,强调“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这是说,既无“非指”则必有“指”,故言“物莫非指也”。这么,通过诳骗不同的论证步调,《指物论》用“非指”(合成词)和“非有非指”这两个相反的前提推证出了同样的论断——“物莫非指”,小程序开发服务意在强调“物莫非指”的宽裕性。

在用两个相反的前提推出“物莫非指”的论断后,合并本段重申的“非指”的论断,好像合并“六合无指”这一前提,则会再次得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论断。至此,《指物论》以“六合无指”为前提第二次完成了“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推证。这照旧过包括两个推论,一是由“六合无指”推出“非指”及“物莫非指”并加以合并(推论3),二是由“六合无指”推出“非有非指”乃至“物莫非指”,再合并前提“六合无指”从而推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推论4)。图示如下:

图片

《指物论》在以“六合无指”为前提第二次推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论断后,又试图将“六合无指”这一前提加以消解:

六合无指者,生于物之各闻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无不为指。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

从原因上说,“六合无指”是由于“物”本身有叫作不为“指”的东西存在,所谓“六合无指者,生于物之各闻名不为指也”。这是从表面上究“无指”之因。但当咱们说出“不为指”的期间,实已将此不是“指”的东西“谓”之“指”了,既然咱们将“不是指”的东西称其为“指”,则在此意旨上不错说“无不为指”。按照《指物论》的念念路,本来咱们分析出“无指”之因是“物之各闻名不为指”,但最终却得出了“无不为指”的论断,从“有不为指”过渡到“无不为指”是矛盾的,故《指物论》强调“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未可”与《迹府》中公孙龙揭示对方逻辑矛盾庸俗用的“悖”字义同,意在强调“六合无指”这一假定前提并不缔造,即六合不是“无指”而是“物莫非指”。

为进一步阐述“六合无指”这一假定前提的虚妄,《指物论》紧接着又援用此前由“六合无指”推出的“物莫非指”的论断给予强调:

且指者,六合之所无。六合无指者,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

上述笔墨的主体部分已见于此前以“六合无指”推证“物莫非指”的经过(推论4)。《指物论》此处给予重申是为了强化论证上述“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这一不雅点。启领本段笔墨的“且”字,标明本段笔墨在行文上紧接前文而非衍文,“且”字起意旨转进作用。本段笔墨以“指者,六合之所无”即“六合无指”再证“物莫非指”,与前文称为“未可”的“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在推证效果的指进取是一致的,即皆指向对“六合无指”这一假定前提的消解。

《指物论》在推证经过中反复消解“六合无指”这一假定,意在强调“指”(指称)在东说念主的谈话行动中的先在性。也即是说,在《指物论》看来,“指”总组成东说念主的谈话抒刊行动中一个无法剔除的先在要素和框架,这小数用《指物论》的话说即是“物莫非指”。

三、以“六合无物”为假定前提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经《指物论》的上述推证,以“六合无指”为假定前提会推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论断,《指物论》由此证伪了“六合无指”的假定。淌若说此一推证是从“指”“物”二者中“指”的角度所作的假定,那么,从“物”的角度伪善设,即在“六合无物”的情况下,“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是否依然缔造呢?为了阐述此点,《指物论》进而以“六合无物”为假定前提来推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使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六合无物,谁径谓指?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

“指非非指也”,是说“指”不是“非指”,即“指”异于“非指”,这里的“非指”用作合成词。“指与物”,是谈话抒发中“指”与“物”的集合,此与《白马论》中主方“白马者,马与白也”的说法一致。“白马”可视为“指与物”的例证。在公孙龙看来,咱们所“谓”的“白马”是所“谓”的“白”和所“谓”的“马”的集合,公孙龙以为作为“指与物”的“白马”已和作为“指”的“马”不同,恰是由于此,故可言“指与物非指也”。

《指物论》区分“指”和“指与物”乃是为自后的推证作铺垫。之后是四个链接的反问,这四个反问皆内蕴信服性的判断,四个反问又包括三个脉络:

“使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是第一个反问。真谛是说假使“六合无物”,东说念主们在此种情况下对此无物景色所作的指谓行动一朝发生,谁说出了“非指”呢?也即是说,《指物论》以为在“六合无物”的情况下仍有“非指”。之是以如斯,是因为咱们“指”(指谓)的行动必有所指称,而据本段“指非非指也”的说法可知,有所“指”(指称)则咱们即可说“指非非指也”,如斯则必有“非指”(推论5)。《指物论》在“六合无物”的情况下推出“非指”(合成词),无非是据此强调“非指”不待物而有。同期,“指,谁径谓非指”的反问还在于教导咱们,“指”(指谓)相等产品(指称)势必蕴含着“非指”(合成词)的缔造,此即“指非指”(推论8),这就在体式上再次评释了此前“指非指”的命题。天然,这照旧过中《指物论》对不同意涵的“非指”进行了赈济。这是第一脉络。

作为第二个反问的“六合无物,谁径谓指?”意在强调“六合无物”时“指”之有。这是因为当咱们说出“六合无物”时,咱们已经用名指对此无物景色作了一种判断和称谓,如咱们至少已使用了“物”这一指称,故“六合无物”的情况下咱们仍能“谓指”,由此,“指”亦不待物而有(推论6)。这是第二脉络。

“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由两个链接的反问组成,在序列上咱们称为反问3、反问4,将所信服的内容股东到第三脉络。“六合无物,指,谁径谓非指”的反问,组成自后“径谓无物非指”的条款。就“指”的人道言,言“非指”(合成词)亦是一种“指”,故在“六合无物”而“径谓非指”时,东说念主们亦有所“指”。也即是说,“六合无物”时“非指”亦“指”,如斯则何时而不不错“指”谓物呢?此即反问4临了所信服的“无物非指”义(推论7),这里“无物非指”的“非指”已发生赈济,不再是合成词而是暗意判断关系,“无物非指”即“物莫非指”。也即是说,按照《指物论》的念念路,在“六合无物”的假定前提下,“物莫非指”仍可缔造。

这么,通过假定“六合无物”并提倡三个脉络的反问,《指物论》强调即使“六合无物”亦无妨“指”与“非指”俱有,且“指非指”“物莫非指”(“无物非指”)在“六合无物”的前提下依然缔造(见下图)。由此,在《指物论》看来,不仅“指”与“非指”皆不待物而有,何况“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命题在“六合无物”的情况下仍是缔造的。

图片

四、“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的表面归宿相等真谛真谛

《指物论》以“六合无物”为假定前提推出“无物非指”(“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已标明在《指物论》的视界中“指”“非指”及二者所组成的“指非指”的命题皆无待于物,由此,《指物论》得出了临了的论断:

且夫指固利己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据前文,“非指”(合成词)亦是一种“指”,故“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的“指”践诺上包括“指”与“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的反问,意在强调“指固利己非指”即“指非指”的宽裕性和自足性。也即是说,《指物论》将“指非指”临了进步为抽象多量性的命题,“指固利己非指”是《指物论》的表面归宿。

作为《指物论》表面归宿的“指固利己非指”与之前借助两次预设推出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或“无物非指”而“指非指”)的论断并不可等同,前两次推证的论断仅仅一种铺垫,“指固利己非指”才是《指物论》的最终归宿。通过假定“六合无指”证“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第一次推证,《指物论》不仅强调“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势必性,何况还突显了“无指”不可缔造,亦即《指物论》以为“指”老是作为一种先在的谈话要素在东说念主们涉“物”的抒刊行动中起作用。假定“六合无物”而证“无物非指而指非指”的第二次推证,则力争评释“无物非指”(“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在不涉“物”时仍然缔造。尽管第二次推证已隐含着“指固利己非指”的最终论断,但前两次推证皆将臆造的“指谓”行动融入推理经过,如第一次推证中“物无不错谓物”登科二次推证中动词性的“指”,都阐述了这小数,且两次推证的论断都带有“物”字,其论断仍与“物”有涉。但“指固利己非指”则最终高潮为抽象多量性的旨趣,不错说,“指固利己非指”地说念是在“离”物的层面即抛开“物”来驳斥的。由此,咱们须将“指固利己非指”而非前两次所推证的论点算作《指物论》的临了论断。

作为《指物论》表面归宿的“指固利己非指”即“指利己非指”,或简称为“指非指”。这一不“待于物”的命题并非本原论层面的问题,《指物论》是将其终了在谈话抒发界限即“指谓”经过中驳斥的。从《指物论》来看,这一命题亦不可被判辨为“指”蕴含着我方的反命题,即不可如葛瑞汉那样将其判辨为“指”的悖论(参见葛瑞汉,第110-113页),因为这种判辨违反了《指物论》强调的逻辑团结律。那么,“指固利己非指”的表面真谛真谛究竟安在?修起这一问题,咱们应集合《白马论》《名实论》给予探讨。

在具体的“指而谓之”的“指物”行动中,东说念主们老是用“指”(指称)对理性之“物”加以口头,这些指称主要包括“物”之性状的指称和“物”类的指称。从“指”(指称)的角度视之,咱们对“物”的口头,即是“物”之性状的指称和某一“物”类指称的集合,此点已为《白马论》所揭示。在《白马论》中咱们看到,公孙龙以为“物”之性状的指称“白”未与“物”集合时,处于“不定所白”的景色,此种景色在《坚白论》中被口头为“兼”,即“白”可为一切可能的“白”物所“定”,从指称的角度言,此景色即是指称“白”尚未但可与一切可能的“物”投合从而完成对某一“白”物的口头。按照《白马论》的不雅点,当咱们说出“白马”之时,名指“白”就处于“定所白”的景色,此即物之性状的指称“白”与“马”的集合,即所谓“白马者,马与白也”。此时,从名指的角度言,“白马”已与“不定所白”的“白”和单纯作为物类指称的“马”这二者中的任何一者不同,因为“白马”这又名指相较于“白”和“马”增多了新的内容,这恰是《白马论》叙述“白马非马”的旨趣场地。据此咱们践诺上不错说出“白马非白”和“白马非马”两个命题。就“白马非白”言,《白马论》以为从“白”的角度看,“定所白者,非白也”,“定所白”的是“白马”,所谓“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因此说“白马非白”。只好当“离白”即从“白马”中剥离“白”这一指称的法规,行将“白马”复原为“马”,方可谓“有马”,所谓“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就“白马非马”言,“白马”这个“指”相较于“马”这个“指”增多了“命色”的内容,故二者不同,所谓“命色者,横死形也,故曰白马非马”。“白马非马”天然不是在事实层面说尽头的“白马”不是一般性的“马”,而是从名指的角度看二者的各异。事实上,《白马论》中客方对公孙龙“白马非马”的第一次反驳,即是以事实层面上的“有白马不可谓无马”来辩白公孙龙的不雅点的,这种反驳将公孙龙强调名指各异的“白马非马”论复原为地说念的事实判断,并未信得过契入公孙龙驳斥上述命题的视域。

《白马论》“白马非马”的命题为咱们判辨《指物论》“指固利己非指”或“指非指”提供了例证。践诺上,“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的命题中两个“指”的内涵是不同的,不然,“指”的详情味将自行消解,这绝非严格区分指称各异性的公孙龙念念想的应有之义。集合《白马论》来看,《指物论》“指固利己非指”的第一个“指”字,应是暗意事物性状的指称和物类指称的集合,体式上是一复合指称,此即《指物论》所言的“指与物”。这小数是由指谓经过的特质决定的,在具体的指谓行动中,咱们老是用暗意性状的指称来口头和说出事物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特征,此即“物莫非指”,“物莫非指”的“指”乃“指与物”。至于“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的第二个“指”字,则是暗意物类的指称。事实上,《指物论》后半部分所言“指与物非指也”句,恰是“指非指”命题的一种更明确的说法,此句中的“非指”是对“指与物”的界定,不同于逻辑推理意旨上暗意判断的“非指”。

为更好地判辨“指非指”的命题,咱们对其作具体阐述。事物的性状不是单一的,咱们用指称x1、x2……暗意,事物某一物类的指称咱们用a暗意,如斯咱们可用“x1a非a”“x2a非a”乃至“xna非a”暗意“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的命题。按照公孙龙严格辨析名指各异的不雅念,事实上咱们亦可说“x1a非x1”“x2a非x2”等,不外“xna非a”类型的命题在体式上更具冲击力,这应是公孙龙取舍此类命题阐述其念念想的原因场地。就所涉“指”(指称)的数目言,xna恒久>a,故在“指”(指称)的层面上,“xna非a”的缔造是一种势必。“指固利己非指”作为《指物论》得出的多量性论断,若落实为具体的“物”例,则是说:联系a物的表述和指谓,一定存在xna不同于a亦即“xna非a”的命题。“xna非a”或“指固利己非指”的命题是对“白马非马”论的抽象索取,相对于“白马非马”,其脱离了具体的“指而谓之”的“指物”经过,不错单独在“指”(指称)的层面上驳斥“指非指”,从而高潮为多量性的原则。

《指物论》将“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开垦为多量性原则,压根方针乃在于《迹府》所言的“正名实”。对于“名”与“实”,《名实论》言:“夫名,实谓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外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名”是“实”的称谓,“实”乃“物以物其所物,而不外”的产品,即“实”是“物”是其所是而成为其本身的沿途法规,“实”又因“实其所实”而有具体的法规性,即“不旷”,并由此而在纷杂的“物”天下中有其特定之“位”,特定的“实”保持本身的本己性即“位其所位”则为“正”,特定的“实”发生变化后相对于正本所居之“位”即是“出其所位”。可见,在《名实论》看来,“实”是由“物”彭胀出的成见,“物”天下在其本然景色上展现为“实”居其“正”位的有序图景。“名”则是对“实”的东说念主化把持,这种东说念主化把持的“实”因可能存在“出其所位”的情形而产生了“正”的必要,即产生了使“实”由“非位”归于“正位”的需要,故强调“其正者,正其所实也”。《名实论》以为,“正其所实”的关键是“正名”,所谓“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故《名实论》更多地驳斥的是“正名”原则,强调“慎其所谓”。

“正名”原则中最穷困的是“名”要“唯乎”其“实”,即“名”对“实”的独到性和详情味。对此,《名实论》言:“谓彼而彼不惟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惟乎此,则此谓不行”,一朝“彼”“此”之名即“谓彼”“谓此”不可“唯乎”即专用于“彼”“此”所称之“实”,则“彼”“此”之名便不可适用,即“不行”。《名实论》以名“唯乎”实为“当”,“当”则“正”。相反,当“知此之非此”“知此之不在此”或“知彼之非彼”“知彼之不在彼”,即作为指称的“互相”无法和“实”对适时,“则不谓也”。集合《名实论》强调的“正名”原则,《指物论》的“指固利己非指”即是严格区分指谓行动中东说念主们所“谓”之“指”的各异,即严格区分对应于不同之“位”与“实”的“指”,从而为名实“当”提供可能。

《指物论》“指固利己非指”的论断强调了关涉“物”的东说念主之谈话抒刊行动中“指”的不同内涵。咱们知说念,《王人物论》曾对名家的辩题作了批判:“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这里名家辩题的持论者虽难说与公孙龙径直相关,但公孙龙的“指非指”“白马非马”应与《王人物论》所言接近或基本一致。(参见黄克剑,2016年,第27页)与名家辩题中的“非指”“非马”不同,《王人物论》“不若”后的“非指”“非马”乃是一种特出和消解“指”(指称)的态度。之是以如斯,是因为《王人物论》从“照之于天”的“天然”态度启程,以为“谓之而然”的名指是东说念主为施设的标志,于物而言有外皮性、相对性和互易性,因而极易成为开显“说念”的视线的樊篱力量,故《王人物论》主张对“指”进行解构,强调“正途不称”“深藏不露”。《指物论》的“指固利己非指”(“指非指”)突显的则是“指物”时“指”(指称)的各异性,最终功绩于“正名实而化六合”的需要,由此体现出名家和说念家的名指不雅在念念想真谛真谛上的盛大各异。

参考文件:

[1]古籍:《尔雅》《公孙龙子》《广雅》《论语》《墨子》《说文解字》《庄子》等。

[2]陈柱,1937年:《公孙龙子集解》,商务印书馆。

app开发

[3]成中英、斯万,2009年:《公孙龙〈指物论〉中的逻辑和本色论》,载《浙江大学学报(东说念主文社科版)》第3期。

[4]《说念藏》,1988年,上海书店出书社、文物出书社、天津古籍出书社。

[5]杜国庠,1994年:《杜国庠选集》,广东东说念主民出书社。

[6]冯友兰,1947年:《中国形而上学史》,中华书局。

[7]冯耀明,2000年:《公孙龙子》,台湾东大文籍股份有限公司。

[8]葛瑞汉,2003年:《论说念者:中国古代形而上学论辩》,张海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

[9]胡曲园、陈进坤,1987年:《公孙龙子论疏》,复旦大学出书社。

[10]胡适,1997年:《中国形而上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书社。

[11]黄克剑,2012年:《公孙龙子(外三种)》,中华书局。

  2016年:《〈庄子·王人物论〉“指”、“马”之喻别裁》,载《形而上学动态》第8期。

[12]李巍,2016年:《物的可指性——〈公孙龙子·指物论新解〉》,载《形而上学讨论》第11期。

[13]刘恒健,1995年:《解“指”新探》,载《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14]刘体胜,2011年:《公孙龙〈指物论〉篇悬解》,载《学术讨论》第7期。

[15]庞朴,1979年:《公孙龙子讨论》,中华书局。

[16]屈志清,1981年:《公孙龙子新注》,湖北东说念主民出书社。

[17]司马迁,1982年:《史记》,中华书局。

[18]谭戒甫,1963年:《公孙龙子形名发微》,中华书局。

[19]谭业谦,1997年:《公孙龙子译注》,中华书局。

[20]王琯,2014年:《公孙龙子悬解》,中华书局。

[21]伍非百,1983年:《中国古名家言》,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

[22]萧登福,1984年:《公孙龙子与名家》,台湾文津出书社。

[23]徐复不雅,2014年:《中国念念想史论集续篇》,九有出书社。

[24]许抗生,1980年:《公孙龙形而上学念念想讨论》,载《中国形而上学史讨论集刊》第一辑,上海东说念主民出书社。

[25]杨俊光,1986年:《〈公孙龙子〉蠡测》,王人鲁书社。

[26]俞樾,1956年:《诸子平议补录》,中华书局。

[27]曾祥云,2009年:《〈公孙龙子·指物论〉非对辩体论》,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28]周山,2002年:《解读〈指物论〉》,载《形而上学讨论》第6期。

[29]《子藏·名家部·公孙龙子卷(附惠子)》,2016年,国度藏书楼出书社。

上期龙头开出奇数球05,近10期龙头开出07 04 06 04 05 02 08 01 01 05,奇偶比5:5,本期参考奇数球05。

龙头分析:在最近10期奖号数据中,奇偶比为5:5,整体来看奇偶数走势均衡,本期龙头关注偶数号:04。

图片

图片

文章着手:《形而上学讨论》2023年第3期小程序开发资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功绩,悉数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无益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